致阿优

比最开始写改了些又加了些东西,有点语无伦次,有点废话过多,请原谅

 @俚优 

 

致阿优:

给阿优写长评+告白信是一早就定下的目标,可苦于胆小与言辞匮乏,这件待办事项在大半年前就列在了本子上,又一周周往后延迟,总也无法完成。好在最近每天看着列表里阿优的头像,心怦怦然,生出点勇气,胡乱又冲动地写了一气,希望哪怕一点点也好,能够向阿优传达出爱意与敬意。

最早接触到的阿优的文,就是《四点六平米》。那时我对刀剑乱舞知之甚少,也没有看Lofter的习惯,倒是我的一位朋友格外乐此不疲,不时向我安利其中的人物,鹤一期这对也是由她介绍给我的。记得那应该是个接近期末考试的,忙碌而炎热的晚上,她挥手将我招到后排,把手机悄悄递给我(我们高中是不允许带手机的),说:“这一篇写得特别特别好,你一定要看。”我应承下来,可没她那股热切劲,只打算以此缓解下赶作业的疲惫。就在这样不郑重的心态下,我开始慢悠悠地读这个故事。出乎意料的,它令我着迷。在读到《四点六平米》之前,我一直觉得同人文不过是一团缤纷的,甚至可以说花里胡哨的糖果,甜蜜,却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从不知道同人创作还可以这样写,这样富于情感,这样将角色置于卑微环境的同时,又令他们温柔,崇高及种种美好的秉性大放异彩。我读完,对朋友说:“确实特别好。”想夸更多,又说不出别的话来,于是一个劲儿点头重复“特别好。”惹得她发笑。实际自然远不止简单的“确实特别好”,它给我的震撼如此强烈,以至于连读到它的那个夜晚都被鲜明地保留在了记忆中。我到现在还能回想起那天明晃晃的白炽灯和窗外的深夜,朋友未干的长发上洗发露的香味,以及我坐在她身边,垂着头,遮遮掩掩读完故事后颤抖而雀跃的心情。晚自习结束后,我下载了Lofter,躲在被子里将这个故事一读再读。阿优说自己虽然尝试过别的文风,但总会逐渐严肃起来,我想,说不定阿优的文字生来就是要震撼人,在人心上凿下印子的。

我真该感谢那位朋友,如果没有她,我或许就不会认识阿优和阿优的故事,而那将会成为过于大的遗憾。如果每个平行世界的自己都能遇见阿优就完满了。

(对不起已经有点跑题了)

因为是最早读到的故事,因此要写长评,最先想到的也是《四点六平米》。

阿优的文字,镜头感从来很好。不止是对角色姿势,神情,动作,语言的刻画,对用文字展现出的画面也把握得精确无比,就好像在写之前已经画好了全部分镜,深知该怎么调整视角,将这两个年轻人(特别是一期)拍得真诚,温柔又叫人心动。我猜,至少有八成阿优的读者会赞同,读阿优的故事就好像看电影,无比流畅而美丽,没有冗余的镜头,也绝不会在需要渲染时亏损几分,让人愿意永永远远看下去。《四点六平米》的几次视角转换也很棒,从中川的角度看一期,从一期的角度看鹤丸,从鹤丸的角度看一期。随着观者的变化,读者对角色的了解也不断加深。阿优说,在写作这篇的时候,对他们的理解还并不深,而我……挺失礼的……几乎是就当原创看的,在读之前,我对这两个角色的了解只局限于他们的形象,而读完之后,我就彻底爱上了他们。这是阿优文字的魔力呀。

《四点六平米》里的鹤与一期,是两个很平凡的人,甚至比大部分平凡人还要更困苦些,挣扎些,但他们两个人,过着这温饱线边缘的生活,精神却富足而安定,无比地熠熠生辉着。城市越暗,星空则越明亮光耀,我想这或许是一样的道理吧。他们被生活打磨,疲惫又努力忍耐(鹤差点就想罢手了),再遇见彼此,被吸引,既而相守,用俗套的话来说,他们让彼此变得更好,更坚强,他们共同勾勒一个梦想,而往后的日子可以两人一道磕磕绊绊地走下去。这或许就是至高的幸福了。整篇阅读下来,他们的幸福好像镜子一样,被阿优擦得越来越亮,随着叙述,不断延展。爱令人炫目,也令人安然。阿优说,“觉得很多时候,你不是为你自己而活着的啊。你是为了爱你的人,你爱的人,因为他们也爱着你而希望你活着,所以无论怎样的困难,都说要好好活下去……”我也是这样想的。人活在世上,好像一只只氢气球,轻飘飘的,没有分量,轻易就会被风吹走了,可如果身边有他人能分享爱,能在需要时伸出手抓紧对方,便拥有了重量,便能渐渐落到地上,脚踏实地地活下去,走下去。所以能爱人,能被爱,真是莫大的幸福。文中的他们俩,就互相牵扯着,从茫然的半空里落到地上,找了出愿意爱的人,想达成的目标,想守护的东西(打的比喻有点奇怪,不知道能不能传达到呢)。爱令他们显得更加温柔而闪闪发光了。而且这个故事里出现了来自圣经中的句子,特别契合主题,爱是宽广而博大的。我之前不晓得阿优是基督徒,很惊讶居然有作者能将宗教引入故事中,又平衡得那么好。后来知道了,更加敬佩这样的学以致用。阿优是抱有信仰的一个人,不仅对于宗教,对于写作也是虔诚的,读了好些文章后,我是这样揣测的。

跟阿优的许多故事一样,《四点六平米》格外好的地方在于,能让人产生共鸣,能用文字直接触碰到人的内心最深处。不同年纪,不同状态的时候,可能会对不同的段落情有独钟。所以阿优的故事总是值得人读上千千万万遍的。

最近一次读的时候,触动最深的是鹤丸独自一人时的片段。

“家具也好,墙也好,都是普通的。然而他站在客厅,整个人都怕得发抖。

——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

一想到打完工回来,即使有单独的浴缸和洗手间,有一张大床,可除了自己谁都不在,便深深地感觉没有必要。”

因为自己也是常年累月一个人待在家中,故而不喜欢离开房间,一旦踏出房门,即刻意识到家里谁也不在。虽然已经渐渐习惯了,但是读到阿优的文字,立即回想起了小时候独自在家的惊慌与孤独,因此愈发觉得阿优写得好,那么短的句子,就能将心中混沌的忧惧剥离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呈在纸面上。

于是后面鹤丸预备自杀的情节又让人惊讶,又让人觉得,实在合情合理,实在高明。深陷于不被需要与孤独之中,于是如此果断地选择赴死,太像他了。而这如此果断的赴死,与之后遇见一期,又无比迅速地舍弃了自杀的念头对比起来,将鹤丸的性格整个塑造得非常饱满丰沛,像个活生生的,情绪丰富的人站在了面前。后来对他们两个人了解渐深,又将此文重读后,我脑子里嗡嗡响,觉得真是太好了,好得我简直想把鹤丸国永当形容词用。这太鹤丸国永了。阿优说,现在理解的鹤丸比起当时更加沧桑而沉稳了。我想,大概有许多因素在,不仅是因为阿优成长了,也因为阿优做了许多研究,因为阿优真挚地爱着他们。

同人创作是没有绝对正确的。不同的人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哪怕是纸片人,他们的性格也是复杂的,并非一个两个标签就能盖章定论。作者偏爱哪个侧面,更着力去描写哪点特质,都会让不同作品中的同一角色有微妙的偏差。有时候会觉得,即使是同人,作者笔下的人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就跟来自于不同本丸一样,每个人笔下的角色都独一无二,随着作者的解读逐渐成长着。而我,虽然看得不太多,但还是想说,阿优笔下的鹤丸和一期是格外迷人的。大概也与故事的特性有关吧。阿优的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直白,叫人笑得打跌的那种。阿优的故事想挖掘许多,探讨许多,平时想也没想过的事情,借着阿优的笔,借着鹤丸和一期这两个人走到眼前来。因为读书时,身边的环境也会影响到读的状态,所以每次读阿优的故事,就要找个整肃的时刻,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也正因为是这样想要传达深意,让人思考的故事,鹤和一期显得如此生动,甚至说,高尚。阿优的故事与人物是相辅相成的。这让阿优在一众写作者中显得分外吸引人。同人圈里,有成千上万的写手,但我想,要称呼阿优,就应该用作者。创作很孤独,挖掘得越深,越近乎自己的真情,能寻求到的共鸣也会越少。所以我特别敬佩,也感谢阿优,谢谢你这样坚持本心,在写作的路上走得这样远,给那么多人带来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因为阅读量不足,想夸故事的构架或者文字,也夸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赞美阿优,大概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对阿优,总有满腹甜蜜的话想吐露,可最终能冲出喉咙的,只是指甲盖大小的一点。因为阿优是初恋又是女神,所以阿优至上主义无可动摇,这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兼视奸狂魔的日常守则。阿优的故事,是充满力度又富有文学气质的,特别好,好到常常搜肠刮肚,却找不出配得上阿优的文的形容。过去看阿优,我好像山下土气吧唧的猎户看高岭之花,或者庸庸碌碌的工蚁看月亮,远远望一望,知道你还在那里,就足够了,再不求别的了。再后来厚着脸皮同你表白,又同你讲了话,简直高兴得跟失心疯似的,整日颠颠的,差不多就跟刚上初中的小男生传作业给后排暗恋的女孩时得到了一个笑一样。阿优可爱得不得了,我看阿优微博的时候就晓得啦,活泼,明亮,有时陷入感伤,有时又振作起来,怀揣梦想往前走,在正正好的年纪,正正好地爱一些人,一些事,一部分的这个世界。这多好啊,我想不明白这有什么遗憾的。高岭之花是一个冷静,稳重,理智的女神,当然是很好的,我可以仰着脖颈,一直一直望着。但若是晓得那朵花有时候还愿意穿裙子,踏踏地走下来,猎户蹲在路边,还有机会更近一些看到她,那还要如何更好呢,那猎户当然高兴坏了。人无完人,而在阿优口中,不太完美的自己,其实是多么值得爱,多么让人倾倒啊。

现在,每天醒来,都觉得,能遇见阿优真是太好了,太幸运了,听你说自己的事,或是写作的事,真的非常开心,所以,请允许我一直在网络的另一端看着你吧。

                                                                                         2017-3-18

评论
热度(8)

© 清木 | Powered by LOFTER